今年以来,通城县聚焦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资源调配不均、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,探索推出“公务拼车”出行新模式,通过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,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,提升公务出行保障效率,今年1-8月累计减少车辆运行频次约110趟次,节约公务用车相关费用近4.5万元,预计全年可节约公车支出近10万元。
一是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节约集约出行氛围。县公务用车调度中心主动深入20家集中用车单位,开展“公务拼车”专题政策解读和操作培训,重点讲解拼车模式的流程安排、便捷特点和节能效益,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绿色出行、集约办事的理念,逐步形成共同支持、主动参与的新风尚,为“公务拼车”模式顺利推行营造了良好氛围。
二是依托信息平台,实现智能匹配精准调度。充分发挥全县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,对各单位申报的用车需求进行实时智能比对,自动识别行程相近、时间重合的出行任务,科学整合生成最优派车方案。例如,8月21日,平台识别到县团委、县妇联均需前往咸宁市区公务,随即统一调度一辆公务用车共同保障,有效避免“一事一车、重复派车”现象。通过技术赋能,车辆调度方式实现从粗放到精细、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,单车次运行效益和保障范围显著扩大。模式推行以来,已成功实施拼车任务50余次,减少重复出车110余趟次,在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,也有效缓解了车辆编制有限、驾驶员人手不足与用车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。
三是完善管理机制,强化统一调度规范管理。在保障各单位应急公务用车的基础上,对县公车调度平台公务车辆实行集中管理、统一调度。明确用车单位须提前至少1个工作日通过公务用车智能管理平台提交申请,严格规范审批流程,县公车调度平台对3人以下单独出行的申请,原则上不予派车,以点带面,倡导全县各有公车单位普及实施。今年以来,县公车调度中心已累计驳回不符合拼车条件申请60余次,进一步强化了公务用车管理的纪律性和规范性。